电力工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,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

2019-10-11
来源:

     我国发电装机规模、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,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,实现除台湾以外的全国联网和户户通电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,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85万千瓦,年发电量43亿千瓦时,人均装机仅3.4瓦。到2018年底,全国全口径装机容量19.0亿千瓦,发电量7.0万亿千瓦时,全社会用电量6.8万亿千瓦时,人均用电量4900千瓦时,分别是1949年的1027倍、1627倍、1396倍、544倍;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95.9万千米,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设备容量58.5亿千伏安,分别是1949年的303倍、1690倍。电网始终保持安全稳定运行,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居世界先进水平,城乡供电可靠性在99.8%以上。

  绿色低碳转型加快。2018年底,我国水电、并网风电、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.52亿、1.84亿、1.75亿千瓦,均居世界第一;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7.7亿千瓦,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0.8%。煤电装机容量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由1949年的91%下降到2018年的53%。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,煤电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、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2006~2018年,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7亿吨。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,中国煤电发电效率仅低于日本,高于法国、德国、韩国等其他国家。全国线损率由1978年的9.64%降低至2018年的6.27%,居同等供电密度国家先进水平。

 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。持续加强对关键技术的攻关和重点装备的研发,多项发电和输电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,科技水平迈入世界电力强国行列。超超临界机组实现自主研发,百万千瓦空冷发电机组、大型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世界领先;“华龙一号”三代核电技术实现“弯道超车”,成为“国家名片”;大容量风电机组、光伏发电组件技术和产能居世界前列;水电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设备制造全面领先。特高压1000千伏交流和±800千伏、±11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实现全面突破,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装备制造能力,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,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取得显著进步。

  开放合作全面广泛。大力实施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,积极落实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国际合作规模不断扩大。投资菲律宾、缅甸、俄罗斯、法国、意大利、埃及、埃塞俄比亚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智利、澳大利亚等国家电力项目,实现资金、技术、装备、标准、管理等各环节国际合作。大力推进电力标准国际化工作,在特高压、新能源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相关标准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。发起成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,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。积极参与电力行业国际组织工作,中国在世界能源电力领域的硬实力、软实力和话语权全面提升。

  电力改革成果丰硕。电力体制改革经历了集资办电、政企分开、厂网分开以及电力市场的孕育,电力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,电力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,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体系框架初步建立,多模式、多层次市场化改革试点格局初步形成。特别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,电力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,电力市场化交易比重逐年提高,企业用电成本不断降低,2016~2018年,累计释放改革红利超过1800亿元。


阅读742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